English

病出文化味

2000-05-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最近,世界上新发现五种病症:(1)立体盲:对立体的感觉产生偏差,如把大海视为蓝天等等,其发病率为1.2%;(2)嗜瘦症:患者大多为少女,恐惧身体的任何一点发福;(3)逃学症:中小学生厌恶上学,不自觉地选择逃离学校;(4)计算机综合症:患者大多是中年职员,对计算机“一往情深”所产生的恐惧心理;(5)无兴趣症:初期像患了感冒,接着颈部淋巴结和腋下淋巴结肿胀,尤其明显的特征是全身无力,对任何事皆无兴趣。这可跟传统的头疼发烧大不一样了,这些病都病得颇有文化味,根子恐怕都不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立体盲不知道是不是三维的游戏玩得太多,于是看大街上走着的人都像呆在一个屏幕中前后错位,上下倒置;而嗜瘦症显然因为“楚王爱细腰”,赢取他人的关注成为一种心理强迫而导致的结果;逃学症倒是有点新鲜,不知道是不是现今比过去聪明百倍的小孩子们跟父母、老师和社会玩的花招;计算机综合症进一步发展到网络幽闭症,反正都是远离人群带来的不尽后患,人暂时无法从群居动物向独居动物进化,因而跟机器的愉快而亲密的相处逐渐就成为禁锢自身的枷锁;最最有趣的就是无兴趣症了,我自己都担心是不是什么超级病毒准备大举进攻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丧失兴趣,甚至连自杀都没有兴趣,多像《顽主》里调侃的那样“活着没劲”,这简直就是身体力行的哲学思辨。

《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偏爱那些对我们的身体有害的事物:油脂、奶油和糖,却都不大喜欢蔬菜和粗粮?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太胖,在打算控制自己的食欲时,意志却显得那么不坚强?为什么男女之间的性反应那么不容易配合,为什么没有设计成双方一道达到性高潮,同时获得最大满足的模式?为什么我们之中有那么多人总是忧心忡忡,一生都像马克·吐温所说的那样‘为从未发生过的灾难痛苦’?为什么我们的快乐总是那么短暂,那么一瞬即逝?在刚刚达到一个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之后所产生的不是成功的满足,而是又一个还没有达到的目的的新欲望?对我们这个身体的设计,看来是既有超越一般水平的精确性,又有难以置信的疏忽。好像是宇宙间上帝麾下的那些最高明的设计师在礼拜天把事情交给了一个马虎草率的专门会把饭烧糊的徒弟。”它把疾病的起源归因于自然选择,是一种标准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医学版。

但是,疾病本身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生理学问题,到今天它已经渗透进了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等一切你所能想到的学科。人的肉体和精神不断经受新时代的考验,在爱滋病把男欢女爱搞得人心惶惶之后,新近出现了很多的病症正在让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丧失信心,这的确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人的灵魂和肉体总是像热恋中的情侣,虽然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却不时会闹一闹这样那样的矛盾,让人左右为难,听谁的都有得罪受。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病态其实是一种积极的防御。疼痛是提醒身体职能部门警惕,如同110匪警电话;而发烧就像警车出动时闪烁的顶灯和长啸的呜哇呜哇,告诉机体抗体来了;恶心呕吐则通常是肠胃拒绝接受某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拉稀出汗则是体内通过肾和大肠处理垃圾,如同一个城市的大型垃圾处理工厂,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又造成一些环境污染。然而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人真的不知道病到底是什么。在病因、症状和病的结果之间,人们对什么是病往往作出错误的选择。

所以当代社会的病就显得更加千奇百怪了。仿佛成了文化在肉体上的一种回应。西子捧心据说是美人的典范,黛玉呕血也是《红楼梦》中最为凄美之风景,如果这些例子是病态造就的一种文化,那么新近发现的症状却是文化造就出来的病态。什么样的文化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的反应呢?归根到底,人是一种缺乏耐性又渴求关注的奇怪动物,凡是需要长久坚持的机制和过分冷漠的环境,都是致病的文化,这样的文化病菌,杀伤力丝毫不亚于鼠疫、霍乱甚至癌细胞,也许会成为后医药时代的最致命毒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